《悖论之解》系列(一):悖论素描

世界上,有一种困惑叫“悖论”,它们是存在回答困惑的关于答案的违反认知现象,以语句为载体,以认知为前提,以答案为核心,表现为回答困惑,本质是违反认知。

千百年来,悖论被大众当趣味说笑,被学者当难题研究,它们的提问看似简单却难寻答案,它们的答案看似正确却隐含荒谬、看似荒谬却蕴藏真理。

它们,是智商的魔障,迷雾重重,困惑难解。

它们,是思维的魔方,变化万千,趣味无穷。

它们,是智慧的精灵,点化心智,顿悟慧光。

悖论要么是由语句(问句)提出来的,例如“上帝和石头”“秃头的定义”等;要么是由语句(陈述句或祈使句或感叹句)表述的,例如“绝对真理”“强盗与商人”等。语句是所有悖论的源头和载体。

悖论之悖,在于违反回答主体的认知(包括已知的和可以推知的),认知是悖论的前提。

悖论层出不穷、形形色色,但万流归宗,所有的悖论最终都困惑于答案:要么困惑于答案是什么(例如“语言悖论”“伽利略悖论”等),要么困惑于答案是对还是错(例如“知道一件事”“说谎者悖论”等),分为三种情况:

1.惑于原因不明。有些悖论回答主体的困惑只在于不知道导致回答时遇到关于答案的违反认知现象的原因,例如“三门问题”“阿基里斯与乌龟”等。

2.困于违反认知。有些悖论回答主体的困惑在于知道导致回答时遇到关于答案的违反认知现象的原因,但该原因本身也违反认知,例如“否定回答”等。

3.既惑于原因不明又困于违反认知。有些悖论回答主体的困惑先在于不知道导致回答时遇到关于答案的违反认知现象的原因,在知道原因后却发现该原因本身也违反认知,例如“R集合”“罗素悖论”等。

答案是对问题所作的解答,命题的结论、判断的结果都是答案,简单的答案都是判断,复杂的答案也可以简化为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又分为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答案要么是性质判断,要么是关系判断,要么是复合判断,要么可以简化为性质判断或关系判断或复合判断。

由于所有答案都是判断或者可以简化为判断,所以答案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的主项、联项、谓项、量项相关,与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的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相关,除此之外,还与回答问题的人(回答主体)、回答所使用的依据(包括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的前件)和概念相关,这些与答案相关的因素都是“答案要素”。回答主体在回答“答案是什么”、回答“答案是对还是错”时,遇到的违反认知的现象(即产生的悖论),都是答案要素存在问题导致的,这样的答案要素的问题包括:回答主体的问题、回答使用的主项的问题、关系者项的问题、联项的问题、谓项的问题、关系项的问题、量项的问题、依据的问题、概念的问题,这九个答案要素的问题即它们在充分、必要、相关、同一、周延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悖论都与答案相关,而所有答案都是判断或者可以简化为判断,所以,悖论都与判断涉及的逻辑规律有关。现有的悖论,多数是直接违反回答主体认知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逻辑规律,或是与这些逻辑规律有关联,或是在遵循逻辑规律的情况下违反回答主体的认知。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悖论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例如“语形悖论”“语义悖论”“认知悖论”等。《悖论之解》系列根据悖论是否含有答案,将悖论分为“无答悖论”与“有答悖论”两类。无答悖论自身不带有答案,只是提出问题,需要回答答案是什么(给出答案)以及理由是什么,是求答案的,例如“R集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有答悖论自身带有答案,需要回答其带有的答案是对还是错以及理由是什么,例如“二分法悖论”“选举悖论”等。

所谓悖论的“消解”,是指消除悖论造成的困惑、违反认知现象。由于悖论是相对于回答主体而言的,所以悖论的消解也是相对于回答主体而言的。同一个悖论,对于能消除其造成的困惑、违反认知现象的人来说,即可以消解;对于不能消除其造成的困惑、违反认知现象的人来说,则未消解。

《悖论之解》系列提出了认识悖论的一种方法,从影响答案的要素存在的问题入手,举例分析人们常见那些悖论是如何产生的,说明哪些悖论可以消解以及如何消解、哪些悖论消解不了以及为什么。不妥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