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叶峰老师的讲座和他的访谈以及相关文章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又去搜了搜英语世界的讨论文献,看了看Rosenberg和Dannett等人的一些书。他们一直在说的东西,感觉有种佛教的意思:一切的一切都是幻觉,比如像无我之类的,完全和佛教重合。
这算不算科学家+哲学家爬到山顶才发现大师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雾
之前看到叶峰老师的讲座和他的访谈以及相关文章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又去搜了搜英语世界的讨论文献,看了看Rosenberg和Dannett等人的一些书。他们一直在说的东西,感觉有种佛教的意思:一切的一切都是幻觉,比如像无我之类的,完全和佛教重合。
这算不算科学家+哲学家爬到山顶才发现大师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雾
罗素用了上百页证出1+1=2的时候,4岁的我已在山顶等候他多时了。
佛教和休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包括佛教里的mindstream其实就是休谟用self-consciousness来定义personal identity,佛教里的“事物没有ultimate essence”和休谟对induction的怀疑是一样的。不过佛教并没有说一切的一切都是幻觉,实际上佛教存在一种双重标准,胜义谛的态度是事物的永恒本质不存在,世俗谛的态度是事物的暂时本质是存在的。如果一直以胜义谛看待事物,例如行善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最终什么都不存在;但是世俗谛来看行善是有意义的。而这两套态度是按需取用的,所以很鸡贼。
当然其实这两种和休谟的实用主义也是一样的,本质上我们不能确信induction是真的(胜义谛),但是我们有实用理由去相信induction(世俗谛)。
其实在佛教的释迦牟尼佛教法当中,并没有你说的那种情况,那种情况是后世不愿承认”诸法毕竟空“的人创造的用法,如应成派中观
佛说了三个时期的教法,这一点要搞清楚,这不是根据任何后世人的总结而来,这是《解深密经》中佛菩萨对佛说法一生的总结
诸法毕竟空、彻底空、完全不存在(五蕴皆空、不由空故空、本来是空、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这是在第二阶段般若时的全部教法,此时只破凡夫所知一切法,没有说真实存在
第三阶段的深密识,也叫唯识时,才讲了一切法的根本因,空掉一切之后真实存在的东西
世俗谛就是世俗认为的真理,佛法破的就是世俗谛,胜义谛即圣者自证所见的真理,二者本来都是安立的方便
你说的胜义谛与世俗谛的说法,其实是初时教法即声闻法的方便说,即以苦、空、无常、无我为核心来讲,苦集灭道,主要空的是人无我,即人没有不变的自我,五蕴非我,放弃执着自我即可灭苦(涅槃),而对世界的存在讲的就是如你所说了,即人空法有
般若时人法二空,你在做梦
唯识时主要讲的是能做梦的心,做梦机制,从梦里醒来看到的真实
任何事物做到极致,其根本道理都是一样,甚至共通的。不管是学习科学,哲学,还是其他的,他们都有同样的底层思想。而“爬到山顶”就是找到最终答案。不仅是佛教,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变向的解释了这点。即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
过往先哲登顶的山峰,或许和现代科学家哲学家等,在攀爬或已经登顶的山不是同一座。但是山顶的高度都是一样的,意味着他们所见的风景是一样的,只不过用不同的方法罢了。所以,事实可能是一片山海,山顶的人相互招手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