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并不全面的哲学硕士项目列表(欢迎补充)

确认了,今年就是28k!

28k一年可以在卡尔加里横着走!(bushi

1 Like

最近和UW Milwaukee的Admission Chair Stan Husi聊了一下。除了免学费以外,Dean批准的funding是fully funded 5 slots,但是university允许系里把这5个full funding按照系的意愿自己分配,可以多招人。所以他们是5个全奖名额拆成了15个名额(grad students一共15个,并不是每届15个),每一个名额ta-ship大概是9k/year,分9个checking发,不含暑假,即大概1k/month。按照Stan的说法TA-ship非常轻松,每周只需要lead一到两个discussion session (2-4小时)。暑假或许有别的工作机会,工资额外算。总的而言还是要家里补助生活费的。

3/20/2025更新一下,最近又和Stan见了一次,才得知每学期也有学杂费900刀左右,我被免了第一年的学杂费,但是第二年要自己付。我的contract上是2025-2026的taship是9715刀。一年级升二年级的时候会nominate两个人拿fellowship,总体而言竞争压力挺大,但是还是有机会拿额外一笔钱,具体数量多少还未知。Stan说milwaukee的ma项目是有一个好心人固定赞助的,所以funding方面可能不太会受federal影响。

3 Likes

这是两年9k还是一年9k呀?如果是一年9k,第二年还有别的机会就还行。

一年9k哦,应该是只有ta-ship,不知道会不会有别的工作机会,但第二年也是ta为主,可能会有些参会补贴,奖学金之类的,官网会有写。我会重新编辑一下原答案

感谢这条下面的所有人,太有用了T.T,如果这后面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更新或许也可以更新一下(funding变化之类的)

:sparkles:更新版
大家好,我来提供一些关于英国硕士项目的信息,内容有点多,我慢慢补充。本篇帖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性评价,第二部分谢菲尔德哲学系评价。英国高校数量众多,情况比较复杂,这里只针对楼主提供的信息和我个人的就读项目做一些补充。其他信息之后有机会再分享。

【General】
英国硕士项目最常见的分类是授课型和研究型。这里只讲授课型(研究型提供的位置很少,而且也比较难申,像我这种转专业的学生几乎不可能申到)。授课型一般都是自费,奖学金很少,能否搞到以及能搞到多少看个人本事。所以来英国读书最大的缺点就一个字:贵。如果你要继续申请博士,成功概率最大的路径就是继续留在英国读,需要你的学位评定在 Merit 以上(英国大学的 70 分对标国内大学的 90 分,所以 60 分以上就是 Merit 级别了,70分 以上就是 Distinction 了。比较严格的哲学系给分会更紧一些,能达到发表标准才能给你 70 分以上),如果要申奖学金需要达到 Distinciton,否则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想拿到 Distinction 学位需要做非常充足的准备和努力。该死的是,即便拿到了也未必就能申到。拥有 Distinction 学位但申请奖学金失败的案例也并不少见。但是如果自费的话就容易多了。所以这条路子适合那种家境很不错,可以不吃力地拿出三四百万供你在英国自费连续读硕博的学生(我认识好几个自费博士生,只能说有钱人还是有的)。当然,你还可以选择申请英国之外的博士项目,只不过成功的概率要比继续在英国读小很多(如果只单纯看申请成功率不考虑奖学金的话)。

除了直接申请 PhD,你也可以选择继续在英国读二硕,或者去其他地区(如北美及欧洲其他国家)读二硕。一般来说,有了英国硕士学位这个跳板之后,再去申请北美的一些比较好的硕士项目肯定会比你直接从国内申要更有优势一些。

如下几类学生可以考虑来英国读硕士项目: 1)特别有钱的;2)受限太多的;3)愿意读二硕甚至三硕的;4)能申到牛津剑桥的。 我个人属于第二种,各种 buff 叠满了:已经在国内读了一个硕士(如果要回国找工作会牵扯年龄限制问题),且本硕都不是哲学专业(欧洲其他地区对转专业非常不友好),且本科不太好(双非一本);且硕士院校被纳入了美国实体黑名单(很多人说应该只有理工科受限,但实际情况是,我的学长学姐哪怕是去读人文社科,签证也一样会被拒,能否入学全靠运气)。如果你的情况跟我有类似之处,且你已经想好了申博失败后的退路,那么你也可以考虑来英国读硕士。

关于师生比,我个人感觉英国哲学系硕士项目师生比还挺高的,很多学校的哲学系一个班(项目)学生也就 8-12 个人。比如约克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就不太多。他们还有个项目叫 political and legal philosophy,一个班不到 10 个人,中国学生也很少(上届就一个),跟谢菲的情况比较像。可能那些排名比较靠前的热门学校人数会比较多?总之这个东西还是得具体去了解。

英国的基本教学模式就是 Lecture+Seminar+Office hours,这个英美大差不差。 据说美国本科生的研讨会叫 Section,研究生的叫 Seminar。英国没有这种区分,统称 Seminar。以及英国这边的 Seminar 基本都是教授亲自带的,很少会把这活派给博士生。如果要让博士生带,也只能带本科一年级。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下面我会重点讲一下我在谢菲尔德大学哲学系的就读体验(如前所述,英国院校太多了,系与系之间的氛围差异也蛮大的,所以我的建议是,你在哪里读书,就尽可能地把你那里的情况讲得详细一些,最后大家一起拼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院校版图,这样或许效果会更好?)我们系一共有三个硕士项目(未来可能会变):1) Philosophy; 2) Political Theory; 3) Cognitive Studies。我读的是 Political Theory,这个项目是和政治系合办的,但归哲学系管理。我这届的哲学系硕士生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在英国,political theory 和 political philosophy 没有明显的界限,基本都是混着用的。你得去具体了解所申院系的课程是怎么开的。像我的话,虽然我读的专业叫 political theory,听起来似乎更偏向政治系,但实际上这个项目的学生主要依托的是哲学系的资源,日常事务全归哲学系管理,绝大部分课程也都是在哲学系上的(我们政治系还不允许旁听,但哲学系可以,所以只要你愿意,你还可以根据需求旁听很多哲学系的课程,我这学期申请了一堆旁听,当然不会每节课都去,我会根据课程大纲有选择性地听,在课程系统里还可以查看录屏和课件),平时接触到的老师和学生也基本都是哲学系的。

如果你想做政治哲学或伦理学,来这里读 Philosophy 或 Political Theory 会很爽,因为有相当多的老师都在做这个,而且都是很优秀的学者。来这里做 Moral Psychology 的博士生也比较多,Cognitive Studies 也很不错。我个人对元伦理学和(当代)政治现实主义感兴趣,我们系有五个元伦理专家,政治系还有 Political Realism 的代表性人物 Matt Sleat,以及其他几位同样做该领域的学者,请教起来不要太方便。我非常同意楼主说的,来英国读哲学一定要提前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分支,然后要去找最能支持你研究兴趣的地方,否则学习效果和就读体验都会大打折扣。一年时间非常紧张,没有时间给你探索。

我们系的硕士项目秋季两门+春季两门,包括一门必修(每周两小时的Seminar,一个班 8-12 人)和三门选修课。如果你选的课是授课主导,那么你每周会有两小时的 lecture +一小时的 Seminar。lecture 是和本科生一起上的,人数比较多。一小时的 Seminar 是和本科生分开的,一共 3-5个人。不过,如果硕士生选课人数太少(比如只有你一个人选了),那你这门课的 seminar 就要跟本科生合在一起上。即便如此人数也不会很多,我们本科生的 seminar 都是要分流的(比如假设有 30 个人选了这门课,那么一周就要开两场 seminar,一场 15 人),所以不可能出现几十个人一起开 seminar 的情况。硕士生可以和老师讨论课程论文,老师也会帮你批注一次 draft,这是本科生没有的待遇(Ta 们只能给老师看 plan)。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系有两个特色课程:Guided Reading 和 PhD Proposal,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都有。我这学期选了 Guided Reading (实质上是 Guided Writing),这门课旨在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独立研究项目(就是写一篇自己想写的论文出来)。选这门课的学生需要带着自己的研究计划去找导师,如果对方同意(除非你的选题太离谱,否则一般都会同意),就由这位老师一!对!一!指导你阅读和写作,学期末的时候提交一份 4000-6000 字的论文成品即可(这不是学位论文哦)。我和我的论文导师每 1-2 周就会见次面,每次可以聊一小时(正常情况是每两周一次,但我的老师人比较好,所以我有需求他都会尽力满足)。平时有问题可以邮件沟通。论文提交前还会帮我改两次 Draft。在指导我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我的写作进展给我推荐阅读材料,还会给我布置一些小的写作任务,比如回答一些他提出的问题,来检验我对相关文献的理解是否到位。这些小的写作任务他都会仔细看并给出批注。真的非常受用。当然了,每个老师的指导风格可能不太一样,其他老师未必会这样支持学生,选老师之前要了解好!我不能保证所有老师都能做到这么 supportive。这里再多说一句,老师的指导效果有时候也看学生,有些制度性的东西我们确实改变不了,但还是可以尽可能地改变一些非制度性的东西。举个例子,人际交往是有相互作用的,如果你是一个特别积极好学、为人处世有分寸感,甚至还有点人格魅力(比如很幽默之类),老师也会感受到你的能量,然后就会愿意给予你更多积极的支持和回馈。我没有选 PhD Proposal,但据说这门课也很受用,大致就是系里会指导你写 RP ,也会指导你申奖学金。此外,Guided Reading 还会搭配哲学系的 Reading Group(我们每学期都有六七个,可以在官网上查看,有些非传统的读书会会直接发邮件通知,挑自己感兴趣的就好);PhD Proposal 还会搭配 Research Seminar。即便你不选这两门课,你也可以参与,只要发一封邮件请负责人把你添加到 email list 里就好。

除了图书馆,哲学系办公楼还专门为硕博研究生提供了四个学习空间和一个休息室,配备电脑、懒人沙发和厨房等(不过几月之后我们系就要搬楼了,不知道新楼会是怎样的布置)。最重要的是,我认为我们系的老师「人品」都非常好,Ta 们对同事和学生都非常友善。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就读体验。我常常觉得我们系就像一个温暖有爱的小家一样。不过还是前面说的,这里可能会牵扯一些个人因素,就比如,假设你是一个与人交往功利心过重的人,那对方多半也能感受到你的不友好,自然也就很难愿意给予你人际方面的支持。

最后一个提醒,英国比较适合那些善于挖掘资源的学生。英国大学的资源还是蛮丰富的,但需要你自己主动去探索和利用。注意留心各种邮件。在保证基本课业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参加活动、多去利用学习资源,让自己「动起来」(比如我们系明明给研究生提供了 study spaces,但很多学生都不用,觉得不如在宿舍待着。我经常去系里提供的学习空间,不自觉就认识了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也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一年很短,没有那么多「下次再说」。「下次」几次就毕业了。这种短学制有个好处就是能锻炼你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洋洋洒洒的三年可能真的不如冲刺一年的含金量。

6 Likes

终于看到有详细分享英国硕士的帖子了 :face_holding_back_tears:感谢!

1 Like

如果有这样的师生比和对学生的支持,这个学费我也能接受。。。

大家好!我来补充一些荷兰(和比利时)哲学硕士项目的信息。 我得到的信息更新时间截止在23年左右,可能不会特别全面,后面有机会再慢慢补充。如果有错误或过时的内容,欢迎指出。在最后附了一下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绝大部分(?)哲学硕士项目网址。

【大概情况】

荷兰和比利时的硕士项目都是英授项目,所以大家只需要考雅思或者托福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为了学术研究专门学习荷兰语。这可能算是一个语言上的优势,相较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1)荷兰一年四个学期、课程安排比较紧(“欧洲衡水”),一般每九周为一个课程周期,前七周上课,在第四周左右需要交一篇期中论文,第九周前后交期末论文。然后进入下一个学期。总体节奏会比较快。有些课程除了两篇论文之外,还需要做一次独立报告,一般为介绍这次课程的阅读材料中的一篇论文或一段原著材料;

(2)(至少就乌特勒支而言)哲学系内部不同教研室(哲学史、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合作相对紧密,会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此外,由乌特勒支大学和莱顿大学牵头设立了荷兰哲学研究院(OZSW或The Dutch Research School of Philosophy; https://www.ozsw.nl/ ),旨在联合开设研究型硕士的哲学系。只要你被OZSW合作机构其中的任何一所学校(也就是荷兰所有开设RMA的学校)的哲学RMA项目录取,都会默认你是OZSW的会员:

a)这个哲学研究院OZSW会每个季度有不同的学校开展合作设立专题课程(比如我曾经上过的几门课就包括“近代早期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希腊思想在19和20世纪的德国哲学中的影响”,以及每年会召开的OZSW研究生学术会议和OZSW冬季学校Winter School);

b)另一个OZSW的优点就是可以跨学校选课,比如你在莱顿大学,但你想上的一门课只有乌特勒支开了,而莱顿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你就可以直接以OZSW会员的名义选择乌特勒支大学的这门课,不需要任何学费,并且学分互认。
OZSW开设的很多长期或短期课程,可以很好地弥补某一学校的教学短板,也可以借此开拓视野;

(3)荷兰目前可申请的奖学金的减少,目前可以申请的是NL Scholarship for Non-EEA International Students,曾经有个橙色郁金香奖学金,但目前大陆地区的名额被取消了;

(4)比利时留学:与荷兰比较,学费相对低廉(鲁汶的学费(€ 4.446,6)只有荷兰学费的四分之一,且第二年如表现优秀可以和欧盟学生一样享受学费减免(€1.425,7)),生活费相对也没有那么高,虽然受欧洲通货膨胀影响都在涨价。
https://hiw.kuleuven.be/en/apply/tuitionfees

(5)两国这两年的治安状况均有所下滑,但相较于北美或南欧而言仍算安全,小偷数量还没有意大利等地那么离谱。

(6)荷兰的生活成本
a)越来越贵
b)房补(23岁以上,但房子比较难找)
c)乌特勒支大学在2021年给出的生活费建议是925欧一个月,附乌特的生活费预估的最新网站以作参考:
https://www.uu.nl/en/education/welcome-to-utrecht/prepare-your-stay/cost-of-living。

【各个大学的具体情况】

a)荷兰的莱顿大学(Leiden):

  • 侧重现当代欧陆哲学(现象学、尼采)和古代哲学、科学哲学。有一位古代哲学的教授近期打算退休。硕士项目有两年制也有一年制,其中一年制的项目目前有五个方向:
  • [Mor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MA)]
  • [Philosophy of knowledge (MA)]
  • [Modern European Philosophy (MA)]
  •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 (MA)]
  • [Global and Comparative Philosophy (MA)]
    每个方向会有自己不同的课程安排,可以搜一搜curriculum看一下。这里贴其中一个项目的网址:Global and Comparative Philosophy (MA) - Leiden University

两年制硕士为研究型硕士:

  • [Philosophy of Humanities (MA)]
  • [Philosophy of Law, Governance and Politics (MA)]
  • [Philosophy in World Traditions (MA)]

b)荷兰的格罗宁根大学(Groningen):

  • 有着极其优秀的近代早期哲学研究中心,同时在实践哲学(康德伦理学和法哲学)和理论哲学方面也有建树。
  • 是荷兰唯一一所独立建院的哲学(系),其他大学的哲学系均附属于人文学院,研究资金较为充足。不过目前因为荷兰科研大环境不景气,经济实力有所下滑。
  • 近代早期哲学的老师很多,而且很喜欢与学生沟通,系内氛围不错。

c)荷兰的奈梅亨大学(Nijmegen):

  • 课程设置相对较为传统,是一个体量很大的哲学系,特别是在传统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方面有很优秀的老师,但在国际化方面相对较弱。
  • 奈梅亨的哲学课程种类比较多样,但是与北美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有较大差别,更像是欧陆风格哲学硕士的英语版本。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奈梅亨与英语世界的交流不多,但是与德国哲学界的合作交流相对紧密。有一位专攻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哲学的教授就从德国拿到了funding。

d)荷兰的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 乌特勒支将自己的硕士项目定位为“分析风格”的硕士项目。在学习中极其注重文本阅读和论证重构,这一点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实践哲学的课程上都有所体现。
  • 理论哲学涵盖了大部分传统的分析哲学领域,目前系里面对于行动哲学,尤其是行动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进路很感兴趣。
  • 实践哲学,有独立且规模庞大的伦理学研究所,所以同时也开设了一个一年制的applied ethics硕士项目。
  • 哲学史方面目前各位教授兴趣分布比较均匀,涵盖除中世纪外的大多数方向,最近新招了一些做伊斯兰哲学史的老师,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哲学史研究和分析方法的结合相对较多,但是同时也非常强调“历史细节”在哲学史研究中的地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乌特勒支在自然科学学部下面开设了HPS硕士项目,很多课程和哲学系合并授课,可以相互选课。
  • 根据我的了解,乌特勒支的研究型硕士(两年制,乌特目前也只有这一种硕士)的硕士毕业论文要求长度是所有荷兰开设研究型硕士的大学中最高的,目前是max. 30000词,曾经的要求应该是30000到40000词。

e) 阿姆斯特丹大学:
分析哲学、逻辑学见长,特别是有专门的逻辑学研究所。因为不太了解这一领域,所以就不具体介绍了。

f) 鹿特丹大学

这个大学情况比较特殊。因为鹿特丹大学前身是荷兰商学院,所以整个学校经济和金融的氛围比较浓。但是同时那里有几位非常优秀的近代早期研究大佬。
MA(一年制,https://www.eur.nl/en/master/philosophy)整体上会更偏向传统哲学,而RMA则是更偏向经济哲学,大家申请的时候可以留意。

哲学硕士网址导航

*有研究型硕士项目的大学不再单列一年制硕士项目

阿姆斯特丹大学(Amsterdam)

鹿特丹大学(Rotterdam)

Research Master in Philosophy and Economics(https://www.eur.nl/en/research-master/research-master-philosophy-and-economics)

莱顿大学(Leiden)

RMA:Philosophy (MA) (120EC) - Leiden University.

MA:Philosophy (MA) (60EC) - Leiden University

奈梅亨大学(也叫拉德堡德大学,全称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https://www.ru.nl/courseguides/fftr/masters/research-master-philosophy/programme/

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会为优秀的录取者提供Utrecht Excellence Scholarship

格罗宁根大学(Groningen):会为两位非欧盟申请者提供5000欧的奖学金

RMA: Philosophy - Research | Master's and PhD degree programmes |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MA in Philosophy:Philosophy | Master's and PhD degree programmes |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MA in Philosophy, Science and Humanities: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蒂尔堡大学(Tilburg)

前身是纯社科类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特别突出,目前似乎在努力开发19、20世纪哲学研究,不是很推荐。

https://www.tilburguniversity.edu/about/schools/tshd/departments/dphil/education

比利时(英授)

鲁汶大学(KU Leuven)

RMA: https://www.kuleuven.be/programmes/research-master-philosophy

MA: https://www.kuleuven.be/programmes/master-philosophy#About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研究型哲学硕士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根特大学-安特卫普大学联合培养

RMA: https://www.vub.be/en/studying-vub/all-study-programmes-vub/bachelors-and-masters-programmes-vub/research-master-in-philosophy

卢森堡(英授)

卢森堡大学

Master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European Philosophy 现当代欧洲哲学硕士(低学费 200欧一学期)

4 Likes

谢谢,非常详细非常有帮助。我稍微补充一些内容,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之前有一个非常特色也非常好的硕士项目philosophy of neuroscience,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前天收到邮件说这个项目从今年开始不会再继续下去了。蒂尔堡大学在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and mind还有emotion上蛮强的,聚集了一些在这些方面的中生代学者。伊拉斯谟大学的哲学ma有四个分支,整体上是围绕批判理论,激进哲学以及政治哲学(非分析范式)展开的,他们的两年制研究硕是philosophy and economy,会设计更多经济学哲学的工作;安特卫普大学在philosophy of psychology方面非常强,有不少现在英国学术界的中生代学者都来自安特卫普的phd项目,根特大学在moral psychology方面非常强

分享一下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的情况~先说坏处
Placement:最近两年系里都没有把placement放到网页上,原因之一可能是系里的人手不够,没有时间去更新网页,之二可能是这两年的placement并不是很好。今年申请了五个人,两个人有offer,三个人一个offer都没有,上下限差距极大,去年申请了五个人,申请结果最好的去了boulder。
原因可能是:系里的老师做的东西都比较非主流。一位老师做grief,喜欢偏欧陆的哲学风格,是个在北美几乎没人做的话题;一个老师做欧陆哲学以及维特根斯坦的数学哲学;一个老师做safety之类的知识论;一个老师做宗教哲学,在20年前做过IBE,但是目前已经不做了,并且据系里做形式知识论的人来说,似乎并不能对形式知识论等热门formal philosophy提供任何有效的指导;一个老师做legal philosophy,非常legal…曾经有一位做cogsci的老师,但是已经跳槽了。因此,如果按部就班地在WMU上课以及从上课的内容中选取ws的主题,最后的申请结果下限会较低而且上限也不会很高。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wmu的申请结果并不是很好的原因之一吧。今年有同学申请到了ucla,不过做的东西跟老师们做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
Funding:我两年前还是13k,9个月的合同,据说每年会涨一点。但是今年申请的这一届同学的反馈是,现在拿funding的话,普遍在第二年就要独立教两到三门课,因为有教授和不少lecturer离职了,所以在第二年申请的时候可能压力会非常大。
氛围:这两年系里总共只有一个女同学。男女比例失衡严重,且几乎全是白男,diversity比较差。
老师:老师数量非常少,不稳定因素大。如果恰好自己想work with的老师休sabbatical了或者拿external funding不教课了,那就gg了。而且做safety的老师常年zoom,完全见不到人,但是据说available for online independent study。
上课:不少课都很水,老一点的两个老师基本上读的东西是20年前的,年轻一点的两个老师由于太过佛系,上课比较disorganized。做legal philosophy的老师喜欢上legal philosophy,用的是law school的风格,读legal case…

说完缺点再说说优点
老师:因为老师现在只有5个人,每一届申请的学生也差不多5-6个,所以基本上每个人只要主动去找老师改ws,聊申请,老师们都能有时间来帮着给反馈。而且老师们由于做的东西都很非主流,平常聊起哲学来会能感受到很吸引人的特质(特指两位年轻的老师)… 感觉我在wmu的两年跟两位年轻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做学术以及做人的态度…
cohort:cohort数量也小,而且有概率能遇到一个很棒的cohort,可以收获不少朋友。
上课:因为老师们做的东西比较非主流,在这里学习和上课会有那种非常不功利的感觉(e.g., 不会想着追热点,读新论文等等),很助于陶冶情操…(当然这也可以是坏事)
生活:小镇生活很舒适,自然环境好,学校人少,适合安静看看书。给的funding也足够生活~

2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