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是否有公共性?”的感想

实际上我觉得哲学跟公共之间的冲突主要在1.基础教育没有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教育 2.高等教育不够普及。这会导致缺少1的人不可能为哲学普及之类的从业者建立市场,而2则导致有心人也没办法获得真正的教育资源。错误的激励结构导致状况越来越坏,如果从业者按缺少1的受众来生产产品,那毫无疑问是会让现状恶化的。

中国常见的哲学爱好者很多是用来找指导生活的哲理,或者精神寄托什么的,但是这在北美基本不会看到。我认为这种人生哲学其实是宗教的替代品,但是它发挥的作用比宗教要小很多,中国最流行的宗教可能就是“存在主义”。

就以基督教为例,如果你和信徒们很有共同语言,那么实际上你们本来就能生活得很快乐,每周教会聚一次,快乐其实更多的来源是共同体,而不是“哲理”。因此哲学承担了本来对于它效率并不高的任务,因为真正高效的竞争者已经被ban掉了。

理论上哲普应该面对的是2,也就是希望了解高等教育的人,或者引入,这是和科普差不多的。1是阻碍社会中不同共同体对话的源头,但是哲学对此能解决的不多,或者本质上不需要哲学从业者来解决,我做的在普通人中推广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尝试大多都是失败的。至于解决“人生问题”,哲学就更帮不上忙了。

1 Like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zczMDUwMg==&mid=2247483720&idx=1&sn=7fe0e0c75fd4651f06f51340b8548ed4&chksm=ceb65461f9c1dd77bfad8680cfb4c7d9d93d027dda9c358759afd6b8478a4fbf189ae4f97b28&scene=21#wechat_redirect 这位读者的来信提到他觉得学院派的学生说话比较傲慢。

其实这是非常合理的,我同时也是一个科普爱好者,实际上在科普场合,科学从业者傲慢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大部分科普爱好者应该并不会感觉不好受,而是会虚心去学习对方的批评。如果哲学从业者按同样的方式看待“哲普”,那么傲慢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当然并不是说傲慢是什么好事。

这种落差的原因和人们对哲普的期待有关,如果单纯看成是高等教育中溢出的知识,那么显然忍受傲慢是非常值得付出的成本(实际上我遇到过傲慢的教授,也是先考虑他的知识而不是他的人品)。但是如果是考虑的是需要满足心理上而不是知识上的需求,傲慢的分量就变得很重了。

@yumeihua

不过就事实上来说,我目前所见的哲普工作者真的没办法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傲慢。。。相反有些人的耐心和谦逊着实令我敬佩。。。

3 Likes

我想中国的主流哲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存在主义吧。而马主义问题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正常人能读但是都读不懂。我是这样想的,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最直接的就是社会对个体的决定。而人从社会中诞生而非从母胎中诞生。学习使个体从兽成为人,个体通过学习认识世界,被社会创造出来从而成存在的人。人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以改造世界,从而实际实现人的意义,回归社会。学习使人存在,劳动使人有意义,社会存在是永恒存在的第一物质,人的社会性本质先于人通过学习而存在,人的存在先于人实现意义,人意义的实现反过来揭示人的本质。本质先于存在,存在先于意义,意义揭示本质。而阶级社会中,私有制渗透了教育,剥夺了人的学习权力,使个体从兽向人的诞生过程中,存在的完整性被破坏,不能完整存在的人不能实现完整的意义,不完整的意义不能完整揭示本质。从而造成人的存在危机、意义危机和本质危机。社会首先要教育公有化改造,消灭存在危机,建立完整的人的社会,然后才能有关人的道德,在此之前的道德都是兽的道德。接下来进行生产资料公有化改造,消灭意义危机。而哲学家也是不完整的人,哲学的冲突不是用有限认知无限,而在于用不完整认识完整。于是在建立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哲学家被迫加入凭空捏造。哲学家作为人的存在越不完整,捏造就越多,就越倾向唯心主义。而在哲学发展中,捏造概念和偷换概念,对捏造的批判贯穿了整个古典哲学到近现代哲学历史。哲学公共性只有在所有哲学研究者都成为完整的人时才能实现,而所有人都成为完整的人只有社会完成最广泛的教育公有化改造才能实现。而完成了教育公有化就会开始生产公有化了,也就是要开始共产主义了。哲学的目的是使个体从兽成为人,否定用兽的标准来束缚人的标准,然后再建立人的标准。哲学不是幸福学,毕竟幸福只要做一只会玩游戏的猪就行了。哲学是解救社会普遍危机的学科,到最后是会变成社会革命的。而搞革命的人和搞理论的人是走不到一起去的。不同思想的哲学家见面,不要说公共性,我觉得打起来都不奇怪。反正我站马克思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