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imao5
(刘Yimao)
1
多读 多改 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想象读者没有背景知识 举例子 说人话 是一些很有用的in general 方法。在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大家觉得注意的点呢?之前我比较注意的是结构框架清晰 有注意到run-on sentence,但还差得远…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最近论坛新讨论贴不是很多诶 大家是期中变忙了吗。P.S.公共休息室标签是觉得对很多人都会有帮助的帖子,也是可以闲聊天的帖子。愿意的话 可以说说近况 或者吐槽学习生活遇到的事
*点“哲学圆桌” 后面的“公共休息室”标签 可以找到其他这个标签下的帖子)
2 Likes
“想象读者没有背景知识”这一点我感觉有待讨论。以前我写文章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写的,结果被教授批评说很多地方解释的过多了。比如有一些比较公认的前提过多解释的话文章会变得拖沓。或者一些显而易见的前提如果去解释反而会变得不容易理解。
6 Likes
liuyimao5
(刘Yimao)
3
嗯嗯 可能是因为解释的度挺不好掌握的吧 (我提是因为 我上周刚被教授说 让我都说一点 教授说夸张一点说 让想象我要跟室友(其他专业) 解释我的文章
1 Like
要是面向非专业的话,那肯定要给一大堆背景和预设,文章写出来估计就比较拖沓形不成框架,不可避免会像哲普那种水水的东西。要是专门解释某一个细节问题还没那么麻烦,但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估计问题引入比问题本身篇幅还要多好几倍,不知道意义何在……
要是面向专业的话,那结构框架清晰肯定是首要的,另外的话我觉得
1)适当引用前人的quotation或者在不太清晰的概念上加一些举例类比也挺有帮助(?),多用连接词和总结句。
2)不是只给出论点,而且给出后还要加一句however什么什么,it proves什么什么,it comes from什么什么,etc。
3)然后论证主次要突出,不是围绕中心但又很必要的论证部分避免大篇幅。
4)不是试图说服读者,而是采用一些不容易被反对的公认前提来一步步推得结论(虽然这挺难的)
5)看见有说还要把文章念出来扣不通顺或者不清晰的细节,这个不知道效果不过也可以试试吧
#主要是看没人在论坛上发言然后感觉没什么好的话题所以也就没什么话可说。论坛的氛围不活跃,感觉大家依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讨论中心或者散心的地方,没有把这里当作一个可以水一水的地方。可能还是知名度和成员组成的问题。
5 Likes
liuyimao5
(刘Yimao)
5
谢谢!会试试的!
———
每天来逛逛的人数还是不少的,就还没打开话匣子吧
1 Like
LambDA
6
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写法是在文章比较靠前的位置给出success conditions (/desiderata),作为读者看到作者的理论把这些conditions一一满足之后会有大和谐的感觉。(当然,想一想之后肯定还是会觉得哪里不太对。。。)
不少语哲的文章是这样写的,不知道对其他领域是否适用。
2 Likes
liuyimao5
(刘Yimao)
7
能举例说一下比如哪篇语哲paper用了这样的方式吗?Title就行。接触的比较少,可能要看个例子才能懂
1 Like
LambDA
8
这两个应该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Sarah Moss那篇,不用这种结构的话肯定没法让人看懂。。。
2 Likes
青行灯
(青行灯)
10
6 Likes
青行灯
(青行灯)
13
写了一篇新的https://www.douban.com/note/740102596/ XD
6 Likes
liuyimao5
(刘Yimao)
14
2 Likes
zly
16
青灯姐的豆瓣页面都挂了 求新的链接 谢谢谢谢 @青行灯
青行灯
(青行灯)
18
以前的文章都在公众号“青行灯不会做饭”上有备份(ID是Scatteredplot)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