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客观世界的元素如何合理分类并简化表达

抛砖引玉
以下是我的思路
首先,假定一个可通用的分类方法
我的方法是能否身体接触,即是否拥有一个可观测的实体
其次,基于分类方法划分区间
可观测的归为实体
不可观测但可通过归纳认识的归为虚体
最后,基于区间不断积累素材,提高样本空间,并寻找已有定义
过程不详述
在对照已有认识体系时,前者与物体相互作用高度吻合,后者与数理逻辑高度吻合
由此得到两类元素

在此自虚无中不断形成与显现的原初世界中,你所寻求的应该是补全或修复自身世界观,由此在分析世界构成,世界在不断有序超越性稳定与变化,形成、显现名为时空的认识,由此受其潜意识守护,稳定自身、修复自身认识。从此看来,寻求于时空缔造的稳定性现实中构成基石,我曾基于经典时空观定义存在物总体,判定标准于人力滞空物体为人感知可控元素,由此成长观念,由工具论拓展衍生,联系文明现象,由此分类,断定人与自然之界限。

你这个方法极其模糊。什么叫身体接触?你如何知道自己真的身体接触而非某种幻觉?

  1. 如果你单纯检测身体接触时是否受到作用力,那么你这个方法不就是会漏掉了接触时没有对你产生作用力的实体。
  2. 你用身体接触的方式定义存在实体。假设你不是唯一用此方式确定实体,那么你如何保证你最后确定下来的实体是此实体而非彼实体?例如你总是通过系统S判断可能存在实体s,然后用身体接触的方式确定真的存在实体s。那么在S的实体可能性存在的捕获当中,你获得了两个可能存在的实体s1, s2,你的身体接触方式如何确定s1, s2是两个不同的实体?在我看来,身体接触方式无法作出这种区分。如果你说,区分的方式是出自身体接触方式之外,那么你身体接触在这里又有什么用?

另外,这一套本体论构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如出一辙,没有新意。

1.问题在于认识而非全知,人的生物性局限了人的能力,对暂时无法观察的东西如何讨论?只能是不断观察认识并进步,保持静止固定的观点本就不可取
2.不同方式确定的实体确实可能拥有不同的认识局限,即窥一隅却不知全貌。可实体的形式不同不等于实体之间无法共存,作为一条认识途径是可取的
3.针对身体接触的形式质疑:这类形式的关键在于对人主观上观察能力的依赖,即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来达成认识

补充:
对方法模糊的讨论,我的观点在于描述认识的形式,而非具体的生活方法。生活中个体依赖自身观察能力的途径因人而异,可大多归于1.自身身体接触(包括使用强化能力的专业工具)2.不依赖自身身体接触的基于理性或感性的抽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