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哲学外行的浅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

大家好,我是一个21岁的营养专业学生。老实说,我并没有专门读过太多哲学书籍,也没有上过相关的课程,只是想分享一下我对世界的看法。很抱歉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因为这些都是我自己心里的想法。

我称这个小小的想法为「混沌理论」。虽然这样说可能听起来有点自大,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个理论我认为能大致解释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下面是我对这个理论最简单的表述,欢迎大家多交流讨论!我会尽量用我的理论来解释,另外,我有使用AI来润饰我的内容,请大家多包容。

混沌碰撞:秩序的假象
一切皆为无序,唯有无序才是唯一的秩序。
世间的创造、沟通、行为、心理、经济、生命、组织与权力等现象,皆源自于各种能量的碰撞。这些碰撞代表着万物的互动与变化,而没有人能真正掌控碰撞的结果,因为它本质上是混沌的。
碰撞发生时,能量从一个体系传递至另一个体系,变化的幅度取决于能量的大小。这种无序的动态,构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

灵魂与能量:驱动的核心
任何能主动影响事物的存在,皆可称之为「灵魂」。
灵魂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启动并运用物质中蕴含的能量。然而,能量本身亦能不依赖灵魂而发挥作用,并以「量变引发质变」的方式驱动事物的变化。
每一个事物皆拥有其能量,能量越强者,越能影响能量较弱者。灵魂本身也是能量的一部分,并在每一刻都随着环境而改变。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被影响者是混沌的,无法完全掌控自身;但影响者亦是混沌的,因为其主观意识与行为,仍受更高层次的能量所驱动。

变化:唯一的不变法则
混沌之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我们所认知的「秩序」,仅是碰撞过程中的短暂假象。在时间的微观层面,碰撞可能展现出某种规律;但在宏观层面,这些规律只是瞬息万变的结果,无法代表世界的真正本质。
秩序并非永恒,变化才是一切的核心。

一个人当然可以相信飞天意面存在,相信特朗普是蜥蜴人,相信5+3=钝角,只要你愿意相信并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你这么做;但是至少在学术语境下说什么都要讲证据。例如你认为这个世界不存在规律/秩序,我们目前所有的规律,例如物理定律都是假象。但是你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无时无刻都看上去在为如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的一些定律等提供证据,而不是证否了它们。再比如,即使一些量子机制可能是在根本上随机的,但我们依然有精确的概率模型来描述他们,而不是一团不可知的混沌。即使是如流体力学之类的复杂系统,我们依然可以有基本可靠的经验定律来描述他们。所以似乎现有证据表明,我们更应该相信世界有规律,而不是相信世界无规律

3 Likes

你的混沌理论只能“大致解释世界上的许多事情”,而不能解释一切,其原因在于,你还在西方逻辑学排中律化“非此即彼”的一元论语境里边,脱离秩序谈混沌,脱离相对静止谈绝对运动。

1 Like

相信有和相信无都是没封闭认知开放性的一元论陷阱化认知,世界是虚实相间,有无相生的主客观一致性存在。

1 Like

我完全同意您提到的,现代科学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来支持我们对世界规律的理解,例如万有引力定律、量子概率模型等等。这些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非常有效,并且让我们能够预测和应用它们。我并不是在否认这些规律的有效性,而是希望对『规律』这个概念的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我的核心观点是,『无规律即规律』,这并不是否定现有的科学规律,而是指出我们所谓的『规律』,其实是人类主观定义的一种模式。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基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并用数学、模型或经验来描述它们的运作方式。但这些规律,本质上是我们人类赋予世界的框架,而不一定是世界本身的本质。换句话说,规律是我们对混沌的一种解读方式,而不是混沌本身。举个例子,您提到量子机制的随机性。确实,我们可以用概率模型来描述它们的行为,但这些概率模型本身并不能完全揭示量子的本质。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我们的模型只是对现象的近似描述,而现象本身可能仍然是混沌的、不确定的。再比如,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现象,虽然我们可以用经验定律来描述它,但湍流的本质仍然是高度复杂且不可预测的。这些例子都说明,我们所谓的『规律』,其实是我们对混沌的一种框架化理解,而非混沌本身。您提到学术语境下需要证据,我非常认同这一点。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确实需要基于观察和实验来支持我们的理论。但我的讨论更多是从哲学层面出发,探讨我们如何理解『规律』这一概念的本质。我并不是在否定科学规律的有效性,而是希望指出,这些规律可能只是我们人类在混沌中找到的一种模式,而非世界本身的终极真相。

1 Like

我也认同您所提到的观点。我的核心思想并不是要否定秩序,而是希望指出,秩序可能只是我们对混沌的一种主观解读。换句话说,秩序是我们在混沌中找到的一种模式,而世界的本质可能更接近于混沌。此外,您提到的「世界是虚实相间、有无相生的主客观一致性存在」这一观点,我也非常认同。确实,秩序与混沌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彼此相生、相互交织的。我也认为,事实是主观与客观的混合体,我们无法完全剥离其中任何一方。只要是属于人类思考的范畴,就必然同时包含正反两面,两者不可分割。因此,在我的观点中,秩序是混沌的一部分,而混沌中也蕴含着秩序的可能性。

1 Like

感谢您的回复,我再谈一下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的认知,您可以看看是否与我有共同的感受。
西方科学是狭义科学,研究的是局部性的规律,而(不脱离狭义科学和狭义哲学的)广义科学和广义哲学,有(不脱离后在的)先在的万法(认识论、方法论)归一于万性(本体论)归一趋势,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在“道”的本体论层面,推动着认知主体必须不断跳出认知看认知、在正反合的演绎中趋向终极正反合归纳,而狭义科学是不脱离认识论的认识,不脱离方法论的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扬弃是基于本体论的扬弃而进行的。也因此,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需要被厘清,不是哲学无用也不是科学有用,而是终极存在论层面的互补关系。
我也同意您说的【秩序是混沌的一部分,而混沌中也蕴含着秩序的可能性】,任何二元对立的命题,在西方逻辑学语境都在离散其统一性,而只专注于对立,或者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在脱离统一性谈其对立性。因此我能从您的语言中看到您对混沌与秩序二者之间的统一倾向。

1 Like

感谢您的回复,我认为我们的观点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您提到哲学与科学在终极层面的互补关系,让我联想到混沌与秩序之间的辩证统一性。正如您所说,二元对立的命题如果脱离统一性来讨论,就会失去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理解。而我所提到的「秩序是混沌的一部分,而混沌中也蕴含着秩序的可能性」,正是希望传达这种统一性的重要性。此外,您提到的「道」作为终极推动力的观点非常有启发性。我也认为,这种终极层面的统一性,无论是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还是在混沌与秩序的关系中,都体现出一种内在的驱动与趋势。虽然目前我所提出的观点尚未明确涉及哲学与科学的互补性,但我认为,这种互补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特别是在我的理论框架中,我希望它能够包罗万象,既涵盖混沌与秩序的辩证关系,也能延伸至哲学与科学的统一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与科学的互补性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知与实践」的循环:哲学为科学提供了终极的方向与框架,而科学则通过实证的方法不断验证和修正哲学的思考。这种关系并非单向的,而是一种动态的、辩证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哲学与科学共同指向一个更高层次的统一性——或许可以称之为「道」,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二元性的终极存在。同时,我也认为,混沌与秩序的辩证关系可以作为哲学与科学互补性的隐喻。混沌象征着无穷的可能性与未知,而秩序则象征着人类对规律与结构的追求。哲学与科学的互动,正如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在秩序中发现混沌一般,两者在不断的扬弃与融合中推动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因此,我非常感谢您将我们的讨论提升至哲学与科学的互补性这一层面。

1 Like

有AI的润色固然是一种办法,但还是更建议你自己组织语言交流,以免过度依赖AI。当然如果你回复的这些话是你自己说的那当我没说,不然即使你认可AI整理的思路,但终归不是你自己来语言组织表达,那更遑论建构概括一切的理论。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哲学终极常识化转向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在建构涵盖一切的终极理论。

1 Like

谢谢您的指教,我会去看看这个理论的,抱歉因为我的生理问题语言表达能力,会时常颠三倒四,所以才因此会比较依赖AI,也非常谢谢您与我说这么多,我接下来不会再使用AI润色了,我会尽自己全力来解释表达的,非常谢谢您,与您讨论非常开心。

1 Like

你这一次说的更像是一个反实在论的立场:科学并不要求你相信规律客观存在,或者电子/夸克/玻色子存在,科学只不过要求你承认,通过预设这些概念能够很好的对我们可观察的世界进行解释/预测/控制。这是一个被不少人接受的立场,但是显然你的原始立场比这个要更强一些。反实在论声称我们并不真的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你声称你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即混沌/无规律),但这么声称是没有根据的。

非常感谢您的回应,我这边想先声明一下,我说的理论其实更像是我自己对世界的思考法,而不是一种真正的学术理论。我更多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而不是在否定科学规律。

至于无规律即规律,我并不是说科学规律是错的,而是我想说可能我们所谓的规律,会不会只是我们人类在混沌中找出的某种模式,只是一种能让人类更好生存发展的框架,而不是世界本身的终极真相。这些模型和科学只是我们用来理解现象的工具,至于现象本身,可能依然是混沌的、不确定的,毕竟现在我们也不能肯定明天会不会有任何一个曾经的规律被推翻,或是我们发现我们一直以来理解的过程都是错误的,只是答案依旧是一样的。

你说我的立场接近反实在论,我刚刚才了解了一下,确实是还蛮像的。如果我理解的没错,反实在论并不是说科学规律没用,而是在说我们无法真正知道世界的本质,只能基于观察建立模型。所以,我并不是在说世界是混沌的就是个绝对真理,而是可能可以靠这个来意识到,我们所谓的秩序,或许只是我们大脑习惯性地去找规律的结果,不一定是世界本来就有的东西。

你让我想到了流动论(早期的哲学家所提出的观点,意思是万物都是流动的)
我从来都不觉得宇宙的精妙,可以用混沌和无序这类粗糙的概念就能够制造出来,首先你这个理论是否能行,是否可以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匹配起来,暂且不论,规律从来都不是人们强加在事物上的框架,否则真理不可能存在
关于永恒的规律,也许我们自己就可以成为例子,如果你观察过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现事物的本身就充满着智慧,无意识,潜意识,理性,概念,知和感,客体和主体,比如一些无理性的动物,它们的本能行为就足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因为这实在是太精妙了
是什么维持了我们语言中的交流?我们居然只需要几个发音和符号,就能懂得彼此的意思,在我们吃饭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一直在运作着,包括国家,社会,人民等等等等
你知道如何要组建一个社会吗?你知道要如何组建一个生命吗?你有听说过千人糕这个故事吗?
我一直认为所有一切的事物都在运转,1000个人的手去做一块糕点,而一块糕点将会送到一个人或是几十人的手上
这像是什么呢?这就像是命运,可我从来都不想承认命运的存在,它好像确实有,但是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证明它的存在
而你所说的混沌和无序,只是千万个解释中的其中一个,混沌里面有什么?你不会真的觉得说一个混沌和无序就可以作为解释了吧,即使是像化学和物理那样子,有着不同不同样的反应,但偏偏为什么组建了宇宙呢?
这个世界几百亿年几千亿年前绝对不是混沌,也绝对不是无序的,它有着绝对的规则,不知道是怎么构成的所谓的“命运”,宇宙一直在运转,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我记得希腊叫这为,逻各斯,不记得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所以我的意思是,哪怕是一粒尘埃,里面也有比尘埃还要小的东西存在着,但是仍然会有比这个东西还要小的存在,有可能一粒尘埃里面会有比我们整个世界的东西加起来还多,或者说是一样多
这就更加证明了宇宙的精妙程度,我并不相信这是碰巧的变化得来的,这必然需要很长时间的锻造,但是倘若当真是碰巧的,那么,这个宇宙将会比我们人体比我们的社会精妙的庞大的千万倍
就算只是巧合,但这个巧合早已在宇宙上映了无数场
这真的很有趣,其中的解释也很多,另外,人类所得到的经验和真正的知识,并不足以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连我们自己的诞生和存在都是一个谜,有关于世界的谜就更加多的说不出话了。
你的混沌和变化的理论均有人已经提过,好像是古希腊的吧,公元前几百年,那一会儿的本原讨论,好像只有原子论坚持到了最后
我只是想讨论讨论,并且表达出这个世界上绝对有永恒的规律,你的理论还可以再做丰富,加油
另外随口说一句,最近AI已经这么火了吗,AI可以画画教数学,物理和化学,也可以教从公元几百年到现在的著名哲学家所提出的所有观点,但是如果想要用它来帮自己诉说观点的话,你最好只把它的资料当真,毕竟它再怎么聪明实用,也不可能成为你的大脑,无法成为你的经验。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对这类思想提出了一个回复的路径。他首先承认这种绝对的变化会让理性在解释有机自然和无机自然时崩溃。但随后他的讨论由外向内,先是谈论心理学(并扬弃之),最后开始讨论面相学和颅相学。

黑格尔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走过来对你说“你现在的所作所为虽然是正直的,但我根据你的面相得知,其实你内心里是一个无耻之徒”,那么你会怎样回应他?

如果你像一个正直人一样赏这说话的人“一个耳光”(当然是夸张地表达这里的道德判断),那么至少你可以确定一件事,就是你的相貌并不决定你的人格究竟是如何。这一人格的自由至少还是宝贵的、确定的事物。

我个人认为你所说 无序才是唯一的秩序 以及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的言论是有逻辑性的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考虑现实的层面与因素,那有一句流传了千年的句子"无规矩不成方圆" 正好的就对立上了你所提出的理论, 不过我认为我们本身就生活在混沌之中所有事情都有对立面以及矛盾点 而秩序的诞生也正像你所说的只不是混沌中的其中一个小碰撞 那它的出现正是尽可能达到相对的平衡掉事物的对立面以及矛盾 所以才会衍生出对与错的认知与判断性思维啊 事情本质上并没有对或错可言 那这也只不过是秩序中的一环啊. 再来, 世间上的不变对我而言是所有事情 因为事情的发生并没有巧合可言 一切的一切都是必定发生的 这归功于人类的情感 促进了思考 就好比人工智能的问世, 除此之外 在我看来世间上的确没有你所说的永恒 所谓永恒就是自然本身. 总得来说,你的观点挺吸引人的而且很有探讨意义不过凡事都得以逻辑与现实为基础去展开讨论,正所谓"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