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关于认知现象学的问题

“conscious cognitive states are non-phenomenal”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啥叫(non-)phenomenal?

就是说没有what it is likeness

比如你有一个意识的思想,抛开你在脑中自言自语的部分,并不会产生某种思想的感受。

non-phenomenal可以理解为:conceptual;无qualia(或者上面的老哥说无what-it-is-likeness);你也可以拿proposition作为典型例子来理解

有点难以理解,当我思考2+2=4时,我怎么可能没有“思考2+2=4”的主观体验呢…

挺多哲学家会觉得就是没有。。他们并不否认思考2+2=4时往往有主观体验,但否认这个主观体验专属于2+2=4。比方说,你思考2+2=4时,可能在心里有一个声音说2+2=4,但这是sensory qualia而不是cognitive qualia。假如你说另一种语言,2+2=4的声音可能含义是1+1=2。

支持cognitive qualia的人则会举这样一些例子:一个会法语的人和不会法语的人听到同一个法语句子时,它们的sensory qualia都一样,但主观体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由cognitive qualia解释。反对者一般会进一步说:这种不一样还是可以由sensory qualia解释:比如会法语的人听的声音更清晰,能够把听到的东西区分成不同的单词(单词理解为声音组合,不考虑意义)。

qualia和phenomena是同义词吗?

qualia和phenomena是同义词吗?

这个取决于不同哲学家的用法吧。“qualia”有时候泛指主观体验的属性(等于phenomenal),有时候更狭义地指主观体验中非表征的那一部分。

“非表征”和“表征”的区别可以参考一个视觉经验,要描述这个经验,绕不开它对外物的指向性,它表征你面前的一个东西如何如何,这是表征属性。而它也有某种非表征的“基底“,比如主观颜色。

当然这种区分很有争议(我写的算是Ned Block的看法),因此狭义的“qualia”这个术语也更有争议。

我的理解是关于认知状态的非现象主义并不是说这样的状态根本没有现象特征。关于pleasure的讨论里也经常说pleasure是“非现象”的,但这当然不可能是说pleasure不是有意识的体验,而是说pleasantness本身不是一个quale(尽管伴随着pleasantness的sensation是qualia)。我认为你这个例子也类似,是关于认知状态的如下主张:
(1)认知状态本身不是现象特征/qualia。比如,你相信“2+2=4”的信念可能伴随着一些现象特征,但信念或命题态度本身不是qualia。
(2)认知状态不是由现象特征grounding的。比如,某个信念可能有一些现象特征,但这个信念不是由那些现象特征解释的。
(3认知状态没有particular phenomenology,也就是说,没有一种现象特征/qualia对你处于那个认知状态而言是充分和必要的。

再举个例子,这就好比说“博物馆这一属性是非颜色的”。这不是说博物馆都没有颜色,而是说“是博物馆”这一属性不是颜色属性,不由颜色属性grounding,也不对应某个特定的颜色属性。

信念和命题态度在意识之中吗?

你之前的回复也是显示已删除 :flushed:

啊,之前没看到,这是回复我的吗?如果你不支持现象意向性的强版本,那么信念和命题态度当然不需要在意识之中。不过,我们仍能有意识地持有一些态度,但这些态度有没有particular phenomenology/cognitive qualia则是另一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