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s & writing sample & schools applied to

Background
PKU本,经济,3.7/4.0 (乱七八糟学了些哲学课)
一硕芝加哥大学MAPSS,3.9/4.0 (主要学哲学)
二硕芝加哥大学MAPH,3.9/4.0

AOI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esp. Plato)

Writing Sample
1. 标题 The Dialectical Revision of Names: A New Reading of the Tool Analogy in Cratylus 386e-390a
2. 主要论证 柏拉图的对话Cratylus篇讨论了语言的正确性是naturalism还是conventionalism,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最终立场。对于这个辩论,我并未仅仅考虑Cratylus这篇对话,而是从柏拉图自己的语言使用出发,即:他的theory of Form是来源于社会既定的语言、却想通过语言去描述事物的自然本质(比如善本身和美本身)。从该视角出发,我认为Cratylus这篇对话中的Tool Analogy最能代表他的实质立场,即names are correct if they pick out natural kinds,而非对话中另一个更极端的naturalism,即names are correct if their letters imitate the nature of their nominatum. 我还用另一篇对话Phaedrus去论证Tool Analogy是如何被柏拉图实践的。
3. 写作周期 脱胎于我的二硕毕业论文。24年3月打算从语言的视角切入柏拉图的theory of Forms, 开始精读Cratylus,想从philosophical speech vs non-philosophical speech(或者说language with/out knowledge)的视角去分析。从4月到9月一直困在Cratylus的这篇对话中,感觉文本证据不能很好组织起我最初的问题意识,毕业论文非常难产、闭门造车。9月开学返校后和导师再聊,10月在workshop上报告,收到了很多批评意见,主要问题是没有对一个well-framed的哲学辩论做实质贡献、并且缺乏扎实的文本证据。最后在11月初确定推翻从前的大部分工作,把分析的核心文本换到tool analogy、把哲学问题组织到naturalism vs conventionalism之下,然后就开始与ddl赛跑。12.2 完成了新版本的50页初稿。12.15 把初稿内容降到25页、但加了10页和Putnam (semantic externalism)的对话,跟导师zoom meet了20分钟后决定返回到柏拉图对话本身,1月初基本上定型、没有大改了。新版本的实质写作修改时间是期末季和圣诞节,所以没有得到太多外国友人(导师和博士生朋友)的反馈,还是我自己闷头写和一些非常可贵的老中朋友们的帮助,感恩大家。

Letter Writers (都是硕士期间的老师)

  1. 刚毕业三四年的AP,主要做古希腊哲学。两个硕士论文的advisor,上过三门课,非常supportive
  2. 功成名就的教授(不是驰名巨佬),主要做古希腊哲学。上过三门课,也蛮supportive
  3. 功成名就的教授,主要做德国古典哲学和value theory。上过一门philosophy of emotions,我的课程论文视角新颖且和sop相关、但论证不够有说服力,平常交流不多。应该给了我有点好话的平推。

Programs Applied to:
Accepted: Pitt, McGill, U of Oklahoma
Waitlisted: Brown, UT Austin
Rejected: UChicago, Yale, Berkeley, Northwestern, U Maryland, UNC-Chapel, Princeton, UCSB, CUNY, Brown, UCSD, UW-Madison, Cornell, NYU, U of Toronto, UC-Davis
Pending: UC-Boulder (大概率被拒), UIC (不管了)

关于在北美申请古代哲学
可能确实一些哲学史强势、名义上有joint program in ancient philosophy的愿意招专注于古代哲学的学生。如果在分析哲学主流的哲学系,那需要再额外下功夫去研究整个department的设置结构。我这方面功底不足、下得功夫也不够多,所以推测也因此被很多学校脆拒了。
可以去打听下意向学校的导师最近都在上什么课、研究什么文本。我后来才知道Pitt的两位导师正在教授Phaedrus的课,她们也蛮欣赏我把Phaedrus引入了柏拉图语言哲学的讨论,我猜这可能是我在申请中的加分项。

关于芝大MAPH
对于不做哲学史的朋友们,自然有更好的选择。
对于做古代哲学的朋友们,我发现MAPH的好处是,你就置身于你最终想申请的phd program中,可以知道教授们招生时看中sample要体现出什么质量和能力(对于古代哲学就是a close reading of a small chunck of texts with a philosophically interesting question),接触到往年成功的申请者去看ta们的sample. 当然,如何利用好这个cash cow的项目,会比去知名跳板硕更看个人因素。
另外,有个red flag是,和我同批申请的做德国古典哲学的朋友情况大多数不太好,似乎存在一些fractionism的问题。

最后的最后,我大概率不会去到以上任何一所哲学系(不是我看不起,而是好多学校都不要我……),反而更可能去到12月初顺手投的一个跨学科项目、再申请一个joint phd in philosophy. 希望我在保持和哲学系对话的同时、继续做自己最有意义的学问吧!

11 Likes

与前面那个自学的同学一样,这同样是一个自学的例子。
Background
本科: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77/4.0 (主要学化学,哲学课=0)
硕士:中山大学(珠海),逻辑学,好像没有GPA,算了下是87.7/100。但贵系的课程几乎都是乱上,比如贵系的哲学论文写作课,其实是贵系书记吹嘘她儿子。好在逻辑学的课程相对来说都还不错。
AOI:Logic, Philosophy of Language, Philosophy of Science (esp. Probability)
Writing Sample
有两篇Writing sample,分别根据不同系的要求交了不同的。

  1. Stopping Rule and Bayesian Confirmation Theory
    主要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停止规则(信息型和非信息型),并研究两种不同的停止规则对贝叶斯确证理论的影响。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非常坎坷,方向是我研一时啥也不懂乱选的方向,整个论文论证的完成无任何人指导。然后在研二上时,我拿这篇论文去参加了国内的一个逻辑学的会议,得到了审稿人的好评(审稿人应该是张寄冀)。审稿人说可以试试投稿,于是就拿去投稿了,但是这篇文章是有二作的(我导师),貌似因为国内的一些奇怪的规矩。然后因为存在二作的原因,其实这篇论文做不了writing sample??所以我猜有些项目会因为这个拒绝我。
  2. A Simplified Argument from Counterfactual Skepticism to Future Skepticism
    Boylan2023年在PPR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用the Qualitative Thesis(后文用QT表示)论证counterfactual skepticism 能够导致future skepticism。我在这篇文章里论证QT自己能导致future skepticism,然后提出一个简化的从counterfactual skepticism到future skepticism的论证。这篇文章是我去年3月在小鹏汽车实习时摸鱼想到的,然后很快就被裁员了。之后受系里做语言哲学的老师指导完成,但大部分指导是语言方面以及写作方面,具体的论证没有太多指导。这篇文章到十二月份才写出终稿,期间有外校的老师和一些同学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非常感谢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崩溃无数次,谢谢我的朋友们的陪伴。

Letter Writers

  1. 我的导师,本来应该是做归纳逻辑,但现在他好像做一些很奇怪的东西,是我不太知道的心灵哲学?推荐信基本上是我写的。
  2. 系里做语言哲学的老师,我研一时修了他的课,之后一直保持有交流,推荐信是他自己写的。
  3. 系里做心灵哲学的老师,只上过一门课,推荐信是我写的。
  4. 其他学校做科学哲学的老师,在一次会议上认识。

Programs Applied to:
因为觉得自己太菜了,所以投了很多MA项目。
PhD (Including presumably): Notre Dame ; UMass (withdrawn); Syracuse; Saint Louis; Western ; UC Davis ; UC Irvine-LPS; Utah ; JHU (rejected off waitlist); ANU (导师口头offer,但这玩意要自己申奖学金,所以我觉得emmm) ;
MA: Calgary ; VT; Lingnan (withdrawn) ; SFU(declined); TTU (funded, declined); WMU(这个学校说我没按时提交申请,但感谢我申请工程学院??真是太奇怪了!不打算管了。).

昨晚收到了Calgary offer,Zach说要和我约会议讨论未来的课题,我觉得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在我们系我从没有受到如此对待。在这里,每次询问老师要反馈,都几乎得不到任何回应。还有腐败的行政,每次想着法的为难学生,什么都做不好。例如,我们系的奖学金甚至不是按照成绩和学术科研来评,国家奖学金甚至评给了一个没有任何成果的年级倒数的学生。这里的魔怔老师特别多,有特别追求权力的反社会老师,疯狂延毕自己的学生,课程考核随心所欲,所有人都给60-70的分数。有和学生关系不正当的老师,还有瞧不起分析哲学(分析哲学chatgpt就能做)的老师。。。这些槽点都吐槽不完。在这三年我啥也没学到,几乎没有从除了语言哲学老师之外的任何人身上获得很有价值的指点。此外,贵系打着国际化的旗号,实际上招了一大批别的学校淘汰来的尸体,简直像有恋尸癖一样。

更新:感觉方向真的很重要,如果选的方向没人做的话,就绝对要寄了。例如我选的两个题目,都是很少有人做的哪种,每个系能找到一个老师做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我现在感觉方向比ws的质量更加重要。Goodman觉得我的ws写的很好,应该修改一下拿去发表,我觉得这至少能说明我的ws质量不算差(假设goodman并不是为了安慰我 :innocent:)。但是我还是快被所有博士项目拒完了,大致猜一下是因为方向选的确实很冷门。然后收到的几个ma的录取,都是有相关老师做相关研究。例如Boylan之前在ttu工作,那边的老师对我的ws也很感兴趣。
3.11日更新:结果被jhu waitlist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收到了sfu的offer,有一说一我口语没考到6.5LOL,不知道为啥sfu会录我。当时申请时没看到他们口语要求hhhhh
3.25 日更新:从UMass的备胎的备胎转成备胎,可能这几天很多人拒了他们offer吧,然后不得不从hidden waitlist里转一批。
4.1更新:被vt拒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还拿了他们认为竞争力强的申请者的免申请费的支持。和一个老师聊了聊现在的三个ma的offer,我们一致认为Calgary更合适一些。所以打算过段时间就拒掉sfu和ttu,等offer和funding的同学可以安心一点。
4.13更新:一周前拒了sfu offer,今晚收到Ben的邮件,说JHU可能要开始从waitlist上录人了,然后要快速约一个会议(感觉jhu总是很突然?上次面试也是非常突然。。)拒掉了TTU的offer。只留了Calgary。
4.16 更新:被jhu拒了,withdraw了umass,接了Calgary。

20 Likes

Background: PKU B.A. in Philosophy; GPA 3.86/4; TOEFL 110

AOI: Metaethics; Moral Psychology; Metaphysics

Writing Sample: With Greater Causal Contribution Comes Greater Responsibility—Or Does it?

(感谢初繁言学姐对标题的建议lol)

内容省流版:It doesn’t.

写作过程:一开始是大三下结束的时候的课程论文,内容简单质朴到令人发指:就是对一个理论给了两个counterexamples。纯看这个结构还以为自己是Gettier……当时从没想过拿它当ws, 因为当时一直以为自己会把一篇关于fittingness of anger的论文当ws,直到我导师当着我的面和他的朋友蛐蛐那篇论文说它 “hard to remedy” (which I appreciate),我才开始考虑这篇文章。然后大概就在8、9、10三个月进行了大幅修改,11月小修之后就没有改过了。期间许多老师以及好哥哥好姐姐们都提出了很有帮助的修改建议,超级超级感恩,日常想给所有人磕头。

Letter Writers:

#1 thesis supervisor (moral psychology; epistemology; mind)

#2 independent research supervisor (ancient & mediaeval philosophy; moral responsibility)

#3 a Cornell professor (metaethics; feminism)


PhD Programs Applied to:

Admitted: OSU; Umich; Rutgers

Waitlisted: Yale; Arizona; JHU; UNC

Rejected: UCB; ND; MIT; UCSD; Cornell; USC; Princeton; UCLA; NYU; Harvard; Brown

MA/BPhil: Oxford; Tufts; SFU


Update: 接了Rutgers🥺

23 Likes

Background:本科牛津 Physics and Philosophy,硕士 UW-Milwaukee。这是我第二次申请。第一次申请的时候做的是 conceptualism/non-conceptualism debate(北美应该没什么人做这个了),只收到了 Madison 和 Northwestern 的 waitlist。当时因为(1)感觉自己没准备好读博;(2)和后来成为我导的 UWM 教授 meet 了感觉很投缘;(3)感觉需要重建一下和哲学的关系,就没有等到 4.15,直接接了 UW-Milwaukee 的 offer。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这两年学会了做一只快乐的漆黑小猫。学会了平常心对待哲学。学会了过一种具体的生活。于是感觉是时候读博了(也就是找个给钱更多的地方延续现在的这种生活)。

AOI: philosophy of mind, moral psychology, philosophy of science

WS: How Others Feature in Emotional Self-Knowledge
内容主要是从一个具体的 scenario 出发反驳 Richard Moran 在 Authority and Estrangement 里面提出的 overly individualistic account of self-knowledge (I know my mental states because only I can constitute my mental states). 然后讨论了一下我和 Moran 的 disagreement 对于 our conception of self-knower 的影响。

起源是 2024 Spring 的一节 self-knowledge grad seminar 的 term paper。大概有四次主要的迭代。

6.15: 最开始 term paper 的那一稿,有一些比较发散的 how others feature in self-knowledge 的讨论。那时候还在想 “knowledge of the self“,topic 还没有 narrow down to emotional self-knowledge。
9.8/17: 暑假结束生产的、在和 cohort 的 writing seminar 里第一次 present 的一稿。topic 已经 narrow down to emotional self-knowledge。还没有 self-sufficiency in Moran 的文本证据。主要集中于 gaslighting and support group 的 scenario 进行讨论。
10.31: 去开会 present 之前大改方向和结构的一稿。已经有了 self-sufficiency in Moran 的文本证据。还没有 specify co-interpretation 的 mechanism。还没有去掉 gaslighting scenario,还没有 expand final section。
11.24/29: 加入了 co-interpretation 的 mechanism。抛弃了 gaslighting scenario,因为考虑到 ws 的节目效果,换了一个more lighthearted scenario。之后就只是 polishing 了。

虽然迭代了这么多次,但是因为在 UWM 非常好的 support system 里,并没有压力很大。感觉自己一直是 in very good hands。而且根据本系往届的 placement 一直有一种 “大概率不会没学上” 的心态。每年 fall 系里的 writing seminar 就是要申请的那一届互相看 ws 然后给 feedback(一人 present 两次),氛围非常 collaborative。除了 writing seminar 和教授们,还有数位朋友看过我的数个 drafts,并提出了非常有用的 feedback。非常非常感谢。也感谢 partner 的支持(很高兴我们都学会了用更好的心态面对申请)。

Letter writers:

  1. 我导,主业是 Kant scholar 但是会 advise 做各种东西的学生(所谓海纳百川)。对我的 ws 有着严厉的爱。非常非常好的一只洁白大猫。帮我数谁给我写信时说 “My letter would be strong, obviously.” I didn’t even ask. 令人安心的 unwavering support.
  2. Self-knowledge seminar 的教授。主业是 Hegel scholar。其实直到申请之前只上过他一节课。但是一直有在合作和讨论我的 ws,有着更加宽容的爱。每次被我导吊打以后就可以在他那里被夸夸(我觉得这种严厉 + 宽容的爱的组合还蛮 work out well 的,可能会在读博时复刻)。很早就说会是强推。
  3. 科哲教授。其实也只 2023 fall 上过一节课,但也有另一个让我很 have fun 的 project 是在他课上生长出来的。因为很爱跑他的 office hour 侃科哲和物哲 (esp. 吐槽 structural realists) 很早就混熟了。问他的信的时候 specifically ask 能不能聚焦一下我的科哲兴趣,他说当然可以。

这三位都 really cares about their students’ flourishing。再来一遍我也会把你们的 office hour 坐穿。

Programs applied to:
Accepted: Michigan, UW-Madison, UIC, Davis
Waitlisted: UC Riverside, Northwestern, Connecticut
Pending: UCLA
Rejected: UChicago, Berkeley, Duke (presumed), UNC Chapel Hill, Princeton, Brown, Seattle, Harvard, Stanford, NYU (presumed), UC Irvine, Rutgers, Pittsburgh, UCSD

预计之后很快就会 decline Davis, Riverside, 和 Northwestern,school visit (3.7-8) 后很有可能会 decline Madison,如果论坛有小伙伴在这些学校的 wl 上的话,请多安心一点吧。
两年前就有在看 aspasia,感觉从大家的经历和反思中受益匪浅。但竟然从没注册账号。希望这篇帖子可以有一些参考价值。祝大家都能去到想去的地方。


3.24 update:

已正式接 Michigan offer。已发邮件给所有其它给我 offer 和 waitlist 的地方,informing them of my decision and desire to decline/withdraw.

19 Likes

好耶!Let’s读博!

2 Likes

很高兴见证你的申请Shan!

2 Likes

Let’s 漆黑!

1 Like

一个非常小众的样本qwq

Background

FDU Phil BA 3.63/4
FDU Religious Studies MA 3.89/4
An exchange semester at U of Vienna, about five months visiting student at UToronto
IELTS 7.5 (7.0+)
GRE V164 Q170 W4.0

AOI

primary: Indian Philosophy (pre-modern)
very recently developed: (Formal) Epistemology, Metaphysics, Perception

Writing Sample: Udayana (10-11th Century) on Testimonial Anti-Reductionism

对一段比较困难的梵语文本的论证重构和解读orz

一直拖延到12月初才动笔,仓促写完之后收到了Letter writer 2的反馈,稍加修改交了12月中旬的ddl。之后收到a UToronto Epistemologist主要关于philosophical content的反馈,以及一位学长关于writing的反馈,新年做了大量修改后交了一月初的ddl。

Letter Writers:

#1 MA Supervisor (Indian Philosophy; logic)
#2 a UToronto Prof (Indian Philosophy; formal epistemology)
#3 a UToronto Prof (Indian Philosophy)
#4 Chair of pre-modern Indology at U of Vienna (Indian Philosophy; Sanskrit Philology)

PhD Programs Applied to:

Admitted: Toronto Phil; Harvard South Asian Studies
Waitlisted: Toronto Religion (withdrawn)
Rejected: Chicago South Asian Studies; Cornell Asian Studies; Harvard Phil

碎碎念

为什么只申请了这么点:Indian Philosophy的生存空间很小,本就稀少的研究者大部分都在non-PhD granting institute。实际上真正fit的只有Harvard Cornell Toronto。放眼全球+勉强fit的也只多了Chicago, Oxford, Nagoya, Kyushu, Hamburg。(维也纳的教授去年退休了)而且日常被哲学系嫌弃不够哲学,宗教系嫌弃不够宗教,区域研究嫌弃不够cultural…

关于AOI:emmm在本科阶段关于(当时所教授的)哲学有非常痛苦的经历,一度恨得咬牙切齿所以转而跑路去捣鼓印欧语言学和古典学之类的。后面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梵语和印度哲学。直到最近在多伦多访学的时候旁听了几门grad seminar才真正接触到analytic style philosophy并产生了兴趣。

3.5更新:凌晨收到了Toronto Phil的offer。中午收到了哈佛poi的口头通知。

14 Likes

加拿大之前就是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分开录取,国际学生录的就不太多,再加上现在直接政府层面限制各种学签,给学校录国际生的quota……

多大近三年分别是(international+domestic)
7+7; 6+6; 4+8; 3+6(今年)

有点好奇是怎么大幅修改的

论坛潜水两年第一次发帖 缓解一下等待中的焦虑…

Background
985哲本 3.85/4
Berkeley Visiting 23Fall 3.9/4
IELTS 7.5

AOI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Ethics, Feminist Theory

WS
Thin Concept of Group: What’s the Target of Oppression?
本来想找交换的时候政治哲学拿A+的几篇论文改,但看了半天实在是觉得写的都太简单,仅仅是能把prompt上要求的东西写出来作为一篇合格的term paper而已,不知怎么下手去改成ws所要求的research paper,一直很焦虑。
后来七月份确定题目的时候,一位berkeley之前的助教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也是他教给我怎样写一篇research paper的,特别感谢。我最开始是想写egalitarianism和self-respect的,并且根据这个方向写了初稿,但是写到中间觉得内容太多了,一个老师指出这不是一篇ws应有的篇幅,就大删大改了一次。
在论文写作期间一位学长提供了非常非常详细(到我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形容)的写作建议,论文也给包括letter writers在内的好几位老师和前辈看过,都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这篇文章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中才有了最终的版本,我真的尽力了…但感觉还是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Letter Writers
来自三位特别特别好的老师的强推。ta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帮助我很多很多很多,我感觉我在哲学系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能遇到ta们!!

  1. 一位做政治哲学的老师,上过两门课,旁听过一门,毕业论文导师。
  2. 一位做古希腊的老师,上过两门课,大二时候的导师。
  3. 另一位做古希腊的老师,上过一门课,是我的班主任。

Programs Applied to

  • Accepted: NIU (MA, declined), SFU (off waitlist)
  • Waitlisted: UBC (MA, withdrawn), Western (withdrawn)
  • Rejected (PhD): UBC, Duke, Michigan, UNC, Georgetown, UPenn, Rice, CUNY, Brown, Arizona, UWash, UCSD, UCLA, Berkeley, Cornell, Northwestern, Toronto, Pittsburg, Rutgers, Tufts (MA), GSU (MA)
  • Pending: UW-M, VT (?)

一点关于陆本申请的反思:
其实回顾这个申请季,我觉得我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基本上都做到了。大二想申请的时候我什么信息都不知道,本系之前也几乎没有什么申请出国的案例,刚开始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后来到大三上才知道这个论坛,在里面一点点看,几乎翻遍了所有的帖子,慢慢了解哲学申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个本校在海外读博士的学长,在他和交换时候认识的教授和助教的帮助下才知道哲学申请这个游戏到底是怎么玩的。在这里感谢论坛和豆瓣上的所有人。同时先鼓励一下自己,我觉得我为几年前的自己交上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然后说一些我认为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首先条件允许的话,我会选择再延长一个学期的交换,多选几节分析哲学课程,有机会的话上一个grad seminar。在交换的那个学期里我感觉学到了比我以前在某校两年加起来还多的内容,但是四个月的时间还是太短,我的哲学基础相对来说还是太薄弱,需要上更多的课程拓展知识面。
第二,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事情,交换的时候答应帮我写推荐信的一位教授最后没有帮忙。尽管当时那门课拿了A+,还去旁听了ta的grad seminar。
第三,ws要写自己最了解、最拿手的的领域。对我来说这个领域应该是政治哲学,但是我写着写着就慢慢跑偏杂糅了很多自己没那么了解的东西(社会本体论、道德心理学、女性主义伦理学)。我觉得ws的作用应该是体现自己做某种哲学的能力,而不是展现“我正在尝试探索这个领域”的过程。
第四,尽可能多了解分析哲学的各个领域。我知道这是哲学申请的必要条件,可是国内绝大部分哲学系都没办法提供这样的支持。比如我在申请前没正经上过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而上了一百节(夸张手法)雷同而且大多数没什么用的伦理学。

这些是我能想到的这一轮申请的不足之处,可是却是目前这个阶段我无法克服的问题。期待我的下一个阶段!
最后,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和朋友,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我将抵达怎样的终点,而是我在沿途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这段旅途本身的幸福。

4.11 接了SFU!

13 Likes

你的AOI和我的好一致。我ws也用了thin/thick concept的概念,不过我是写bias的。我们要不要交换看看呀?(论坛到底咋在回复下面评论)

好啊 已经私戳你啦

Damn恭喜!我是Andrew precept搞sellars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你录了我的梦校hhh!

看新闻说今年匹茨堡的博士录取暂停了,有知道详细情况吗

看到Edouard Machery在Leiter的博客上留言说他们马上要和Dean面谈、、而且也有报道说UPenn、USC、Vanderbilt等学校都有调整招生计划(不过不清楚具体哪些部门受影响):melting_face::melting_face:

3 Likes

我也在焦急等待中…目前还没有下发正式offer和funding package

1 Like

谢谢www有印象的!有次上课你还坐我旁边XD 希望你也有好消息呀!

1 Like

今天早上chair发了邮件,说因为NIH新政策整个学校的funding都受到影响、正式offer暂时没办法发下来,但campus visit这类招生活动还照常进行…

1 Like